《基于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的防疫面罩》

一、作品设计思路、实现和制作计划

新冠又要卷土重来?据观察,大多患者还是以发烧、咳嗽、鼻塞、身体乏力酸痛等症状为主,很重要的症状就是发烧。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期间,部分地区进行群众普筛,采用专业测温门或使用手持测温枪测温,排查患者。

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多种,可以测量腋温、肛温和口温,还可以采取额温枪和耳温枪来测量体温。一般测量人体深部的体温比较准确,比如肛温、口温和耳温,使用测温枪检测额头或其它体表温度,受外界温度影响比较大,比如测温距离远近、环境天气、人体运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,测温的准确度普遍不高,排查漏洞很大。

如果检测人员能够准确测温,及时发现体温异常的患者,就可以迅速堵住这个漏洞;我们发现大多防疫人员都配戴简易防疫面罩,如果加装具有免触测温、异常温度汇总上报,自动拍照等功能的设备,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,防疫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。

基于以上的观察与分析,我们拟定了防疫面罩的设计思路。

1.2作品设计意向效果图

我们的想法是以防护面罩为基础,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加上语音合成模块、掌控版和二哈摄像头、红外温度传感器,同时将框架材料设为较轻的椴木板,以保证面罩在使用过程中轻便舒适。而红外温度传感器负责在采集核酸过程中通过口腔测温,二哈摄像头负责采集条形码及人脸信息,掌控版负责显示被采集人员信息及测温结果,同时语音合成模块负责播放测温结果以提示核酸检测人员避免疏忽。

防疫人员在进行核酸检测时,可以对核检对象进行测温,发现发热患者可以自动拍照上报防疫指挥中心,由中心决定采取进一步措施。

本设计简单但功能强大,在掌控板与AI摄像头屏幕上都有日期和时间的显示,只有测到人脸时发现发热才会上传数据,并保存到储存卡内,还会发出声音报警,提醒检疫人员做出进一步处理。

1.3实现功能与工程结构设计要求

1.3.1实现功能要求:

1)对做核酸检测的人们进行免接触测温,并且在AI摄像头屏幕上显示温度;

2)测温结果如果高于正常体温,则语音提醒、自动拍照存储,并上传中心数据库。

3)温度正常,掌控板显绿灯;温度偏高,掌控板显红灯,并且语音提醒;

4)云数据库可以自动更新数据;

1.3.2工程结构要求:

1)转动灵活:AI摄像头伸展臂可以上下转动,摄像头显示屏可以正反转动,方便检测人员调节观看屏幕的角度。

2)轻便舒适:结构简洁、轻便,成本低廉,配戴舒适,无压迫感,平衡性能良好;

3)透气去雾:上下通透,塑料面罩不结水蒸汽,方便更换;

本设计适用于任何地区,可以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染;繁忙的学习任务中,我们抽空讨论了多种设计方案,最后决定采用人脸识别,物联网、云数据库、语音合成等技术实现本系统;希望能对医护人员有所帮助,对疫情防控有所改进。

参考文献:

1、《一种有智能护目镜的消防面罩》       公布号CN104368098A

2、《医用防护面罩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百度文库https://wenku.baidu.com/view/15a1547d01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6.html

3、《AI智能防疫解决方案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百度文库https://wenku.baidu.com/view/4987a5d3aa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1.html?fixfr=HZWA7JHPTW%252FBmHKfqmYUHw%253D%253D&fr=income10-wk_go_searchX-search

4、《疫情预防-云端智能人脸识别测温门禁一体机方案》    百度文库  https://wenku.baidu.com/view/fc112015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b.html?fixfr=1nPWxR%252FIvHtYMTCNkxZqtQ%253D%253D&fr=income4-search

二、作品创新点

1)人工智能:AI、IOT技术应用于防疫防控,很好的堵住检测过程中的漏洞,提高了效率,减少工作人员负担。

2)测温准确:在采样同时,通过口腔测温得到的人体准确温度,减少了因环境或其它因素的影响。

2)多重提示:屏幕温度显示,色灯提示,再加语音提示,降低检测人员的疏忽、过错;

3)即时上报:即时数据上报,中心人员可以很快做出决策,从容应对;

4)影象留存:患者即时拍照、存储、上报,可以在后台建立很完善的资料;

5)重复使用:本设计使用的透明面罩,可以随时更换,设备主体可以消毒后,可重复使用;

6)测温方式自然:本设计是在采样的同时进行免接触测温,无明显测温动作,在自然状态下就完成检测,避免因使用测温枪等动作引起的不适。

三、材料清单和相关要求,包括软硬件名称、类型等

3.1 硬件清单

序号名称型号数量价格(元)
1掌控板2.0199
2掌控宝I/O199
3AI摄像头哈仕奇1379
4测温头GY-906 DVI1122
5语音合成模块绿深SYN6288144
6喇叭0.5W12
7杜邦线若干
合计745

3. 硬件连接图

四、制作过程,包括至少5个步骤,每个步骤需配合图片和文字说

1、 草图设计

需要解决的问题:

  • 参加核检工作的医务人员主要为女性,所以参照女同学的头型尺寸,如上图;
  • 支架中间部分镂空,两侧有底板,掌控板与小喇叭,分别固定两侧,增加平衡感;
  • 为保证支架稳定,减轻负重,顶上增加对接的尼龙搭扣带,后面增加一条松紧带;
  • 伸展臂,前后固定点设计成转动轴,保证AI摄像头的灵活调节;
  • 小喇叭增加一片护板,一为保护小喇叭,二为美观;
  • 透明面罩用可拆卸的固定钉,方便透明面罩更换;

 2、 结构设计效果图

3、 支架结构模型细化设计(主体支架模型尺寸)

4、激光切割

材质:图1 –2mm椴木板,图2、图3、图4 –5mm椴木板

为了验证设计的可行性,主体支架选用椴木板,并分解为四片切割,按顺序叠放、粘贴、固定,制作方便,易于安装。

5、AI伸展臂固定设计

6、软件编程

 

Arduino C源代码

 

/*!

 * MindPlus

 * mpython

 *

 */

#include <MPython.h>

#include <SimpleList.h>

#include <DFRobot_Iot.h>

#include <DFRobot_SYN6288.h>

#include <DFRobot_MLX90614.h>

#include <DFRobot_HuskyLens.h>

#include <mPython_tinywebdb.h>

 

// 动态变量

String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ind_s_CeLiangWenDu, mind_s_GeRenXinXi, mind_s_GengXinXinXi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ind_s_TiaoXingMa;

volatile float     mind_n_CeWenJieGuo, mind_n_CeWen, mind_n_KongZhi;

SimpleList<String> mind_l_CeWenRenYuan;

// 函数声明

void onButtonAPressed();

void DF_ChuShiHua();

void DF_CeWen();

void DF_TianJiaRenYuanLieBiao();

void DF_DengDai();

void DF_PingMuXianShi();

void DF_GengXinXinXi();

void DF_HuoQuXinXi();

void DF_WenDuYiChang();

void DF_TiWenZhengChang();

// 创建对象

DFRobot_HuskyLens    huskylens;

DFRobot_Iot          myIot;

mPython_TinyWebDB    mydb;

DFRobot_SYN6288      syn6288;

DFRobot_MLX90614_IIC mlx90614;

 

 

// 主程序开始

void setup() {

mPython.begin();

buttonA.setPressedCallback(onButtonAPressed);

DF_ChuShiHua();

DF_TianJiaRenYuanLieBiao();

}

void loop() {

huskylens.request();

if (huskylens.isAppearDirect(HUSKYLENSResultBlock)) {

DF_HuoQuXinXi();

DF_PingMuXianShi();

DF_DengDai();

DF_CeWen();

DF_GengXinXinXi();

delay(1000);

if ((mind_n_CeWenJieGuo>37)) {

DF_WenDuYiChang();

}

else {

DF_TiWenZhengChang();

}

DF_PingMuXianShi();

huskylens.writeAlgorithm(ALGORITHM_BARCODE_RECOGNITION);

}

}

 

 

// 自定义函数

void DF_ChuShiHua() {

rgb.brightness(round(1));

rgb.write(0, 0x0000FF);

display.setCursorLine(1);

display.printLine(“测温助手启动中”);

myIot.wifiConnect(“123456”, “66668888”);

while (!myIot.wifiStatus()) {yield();}

rgb.write(0, 0x00FF00);

rgb.write(1, 0x0000FF);

mydb.setServerParameter(“http://tinywebdb.appinventor.space/api”, “rgznmz”,”a46a5f05″);

huskylens.beginI2CUntilSuccess();

huskylens.clearOSD();

huskylens.writeAlgorithm(ALGORITHM_BARCODE_RECOGNITION);

rgb.write(1, 0x00FF00);

rgb.write(2, 0x0000FF);

syn6288.begin(&Serial1, P6, P1, P2);

syn6288.setVolume(true, 12);

rgb.write(2, 0x00FF00);

syn6288.playText(“测温助手启动成功”, 0);

display.setCursorLine(1);

display.printLine(“测温助手启动成功”);

delay(500);

DF_PingMuXianShi();

display.setCursorLine(1);

display.printLine(”      人工智能防疫面罩”);

display.setCursorLine(2);

display.printLine(”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测温助手”);

display.setCursorLine(3);

display.printLine(”          请扫描条形码”);

}

void DF_CeWen() {

mind_n_CeWenJieGuo = mlx90614.getObjectTempC();

for (int index = 0; index < 10; index++) {

if ((mind_n_CeWen>mind_n_CeWenJieGuo)) {

mind_n_CeWenJieGuo = mind_n_CeWen;

}

delay(200);

yield();

}

syn6288.playText((String(mind_n_CeWenJieGuo) + String(“度”)), 0);

mind_s_CeLiangWenDu = (String(“T=”) + String((String(mind_n_CeWenJieGuo) + String(“°C”))));

huskylens.clearOSD();

huskylens.writeOSD(String(mind_s_CeLiangWenDu), 230, 35);

}

void DF_TianJiaRenYuanLieBiao() {

mind_l_CeWenRenYuan.push_back(“章伟杰17岁”);

mind_l_CeWenRenYuan.push_back(“陈宇煊17岁”);

mind_l_CeWenRenYuan.push_back(“傅欣欣17岁”);

mind_l_CeWenRenYuan.push_back(“章程23岁”);

mind_l_CeWenRenYuan.push_back(“陈诚22岁”);

}

void DF_DengDai() {

huskylens.writeAlgorithm(ALGORITHM_FACE_RECOGNITION);

syn6288.playText(mind_s_GeRenXinXi, 0);

delay(1000);

mind_n_KongZhi = 0;

while (!(mind_n_KongZhi==1)) {

huskylens.request();

delay(100);

if (huskylens.isAppearDirect(HUSKYLENSResultBlock)) {

mind_n_KongZhi = 1;

}

yield();

}

}

void DF_PingMuXianShi() {

display.setCursorLine(3);

display.printLine(mind_s_GeRenXinXi);

display.setCursorLine(4);

display.printLine(mind_s_CeLiangWenDu);

}

void DF_GengXinXinXi() {

mind_s_GengXinXinXi = (String(mind_s_GeRenXinXi) + String((String(”  “) + String(mind_s_CeLiangWenDu))));

if ((mind_n_CeWenJieGuo>37)) {

mydb.updateTagValue(mind_s_TiaoXingMa, (String(“体温异常  “) + String(mind_s_GengXinXinXi)));

}

else {

mydb.updateTagValue(mind_s_TiaoXingMa, mind_s_GengXinXinXi);

}

}

void DF_HuoQuXinXi() {

mind_s_TiaoXingMa = (String(“73050000”) + String(huskylens.readBlockCenterParameterDirect().ID));

mind_s_GeRenXinXi = mind_l_CeWenRenYuan[huskylens.readBlockCenterParameterDirect().ID-1];

display.setCursorLine(4);

display.printLine(“”);

}

void DF_WenDuYiChang() {

rgb.write(-1, 0xFF0000);

syn6288.playText(“体温异常”, 0);

huskylens.screenshotToSDCard();

delay(3000);

rgb.write(-1, 0x00FF00);

}

void DF_TiWenZhengChang() {

syn6288.playText(“体温正常”, 0);

}

 

// 事件回调函数

void onButtonAPressed() {

myIot.wifiConnect(“123456”, “66668888”);

}

7、组装与调试

针对性解决问题:

1)充分考虑AI摄像头的原型结构,固定盒要适当预留按键、镜头的裸露空间;

2)摄像头+固定架本身是有重量的,对于摄像头角度调节有一定的影响,所以本着简洁、轻便、美观、实用的原则,尽可能减少固定架重量

3)为了方便摄像头屏幕上下翻转,与伸展臂连接部分设计成空心管轴,摄像头与测温头的4PIN线从金属伸展臂走线;

4)4PIN线在盒子内走线,从上端开口出线;

5)摄像头伸展臂材料:直径3mm铜丝并排弯曲成适当形状,热收缩管包裹。

五、成果呈现,包括外观图片、功能介绍、演示效果等,并提供必要的使用说明

设计反思:

创造是个严谨中充满奇妙的事,需要想象力与耐心去仔细雕琢。

本作品虽然还是可行性的验证方案,从调研到方案确认,结论一直都很清晰明确;我校创客室工具齐全,因此支架模型设计制作没有什么障碍;经验不足的地方很多,硬件的构架,模型的搭建,电路的连接,以及电脑编程等等,都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小问题。

免接触测温头的准确率在编程时可以人为修正、采取补足误差;电脑编程还不够成熟,特别是简易云数据库,没有做到相片上传,与温度对应;毕竟我们采用积木式的开源硬件,体积偏大,没有很好的隐藏;本设计使用积木式开源硬件,费用成本过高,若要进行实际生产,可以考虑使用体积小、价格便宜的主控、AI摄像头、测温头,接线采用焊接;哈仕奇AI摄像头采用的是普通版的,不能识别条形码,这是很遗憾的方面,如果我们有教育版,可以识别条形码,我们可以让数据更加完整。

总之缺点、遗憾不少;但是经过这个项目的设计,我们学习到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,让我们感到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,没有坚强的决心,没有坚定的恒心,没有敢于牺牲的精神就无法攀登科技的高峰。使我们坚定了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发明,在物理、生物、化学等领域勇于探索,并敢于为科技献身的信念。

六、团队成员介绍和工作分工说明

章伟杰负责建模与编程,吴承瀚负责收集与整理信息,外形结构制作,并与指导老师多次交流,参考或借鉴了老师的一些建议。

七、团队工作讨论记录表(可自由增加讨论次数)

第一次讨论:

讨论时间: 2022年 5月 10日 13点0 分至15点30分

参会人数:3人   章伟杰 吴承瀚  邬肖英(师)  缺席人数:0人

(一)主要讨论内容:

1、设计作品定位

2、作品使用的硬件模块等

(二)主要决定项(会议达成的主要成果,包括对后续方案的决策等)

1、本人参考资料,决定定位为医疗设备

2、决定使用掌控板做为主控,加入测温头、AI摄像头、语音合成模块

下一步行动项负责人时间节点
硬件连接,试验功能效果;章伟杰2022.9.12
作品定位重新考虑,再征求意见;章伟杰2022.10.15
作品外形结构重新设计吴承瀚2022.11.18

第二次讨论:

讨论时间: 2022年 12月 7日20点 0分至23点0分

参会人数:3人   章伟杰 吴承瀚  邬肖英(师)   缺席人数:0人

(一)主要讨论内容:

1、作品定位确定为社区设情防控中使用的防疫面罩;

2、编程中调用的相关网络模块;

3、是否考虑管理端手机APP的设计;

(二)主要决定项(会议达成的主要成果,包括对后续方案的决策等)

1、认同章伟杰对作品的重新定位为疫情防控的终端用品,病人识别与采集体温、保存相片,并自动上传留存、共享;

2、决定使用简单的数据库TinyWebDB服务器,与疫控中心联动,社区大屏或PC可以调用数据库数据

下一步行动项负责人时间节点
激光切割、安装吴承瀚自行安排,不定时
硬件连接章伟杰自行安排,不定时
编程调试章伟杰自行安排,不定时
出席人员签到:1人提前约定下次会议时间: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